一、定義及溯源
大數據作為時下最火熱的IT行業的詞匯,隨之而來的數據倉庫、數據安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等圍繞大數據的商業價值的利用逐漸成為行業人士爭相追捧的利潤焦點。
早在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數據熱情地贊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不過,大約從2009年開始,“大數據”才成為互聯網信息技術行業的流行詞匯。美國互聯網數據中心指出,互聯網上的數據每年將增長50%,每兩年便將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數據是最近幾年才產生的。此外,數據又并非單純指人們在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全世界的工業設備、汽車、電表上有著無數的數碼傳感器,隨時測量和傳遞著有關位置、運動、震動、溫度、濕度乃至空氣中化學物質的變化,也產生了海量的數據信息。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么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于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且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認為,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大數據,依靠大數據可以提供足夠有利的資源。
大數據的4個“V”,或者說特點有四個層面:第一,數據體量巨大。從TB級別,躍升到PB級別;第二,數據類型繁多。前文提到的網絡日志、視頻、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第三,價值密度低,商業價值高。以視頻為例,連續不間斷監控過程中,可能有用的數據僅僅有一兩秒。第四,處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這一點也是和傳統的數據挖掘技術有著本質的不同。業界將其歸納為4個“V”——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
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車聯網、手機、平板電腦、PC以及遍布地球各個角落的各種各樣的傳感器,無一不是數據來源或者承載的方式。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英文名稱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泛在網絡的融合應用,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絡,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將物聯網的定義為當下幾乎所有技術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實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環境以及狀態信息實時的實時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傳遞、處理、執行。廣義上說,當下涉及到信息技術的應用,都可以納入物聯網的范疇。
而在其著名的科技融合體模型中,提出了物聯網是當下最接近該模型頂端的科技概念和應用。物聯網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其具有:智能、先進、互聯的三個重要特征。
二、應用領域及案例
1、大數據
例子包括網絡日志,RFID,傳感器網絡,社會網絡,社會數據(由于數據革命的社會),互聯網文本和文件;互聯網搜索索引;呼叫詳細記錄,天文學,大氣科學,基因組學,生物地球化學,生物,和其他復雜和/或跨學科的科研,軍事偵察,醫療記錄;攝影檔案館視頻檔案;和大規模的電子商務。
應用案例包括:
洛杉磯警察局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合作利用大數據預測犯罪的發生。
google流感趨勢(Google Flu Trends)利用搜索關鍵詞預測禽流感的散布。
統計學家內特銀(Nate Silver)利用大數據預測2012美國選舉結果。
麻省理工學院利用手機定位數據和交通數據建立城市規劃。
2、物聯網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環境監測、路燈照明管控、景觀照明管控、樓宇照明管控、廣場照明管控、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
《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圈定9大領域重點示范工程,分別是: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醫療、智能家居。
典型應用案例:
創新2.0模式、兩化融合;
物聯網傳感器產品已率先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防入侵系統中得到應用;
上海世博會也與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簽下訂單,購買防入侵微納傳感網1500萬元產品;
ZigBee路燈控制系統點亮濟南園博園;
首家手機物聯網落戶廣州;
中凌e家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等等。
三、技術分析
1、大數據
大數據需要特殊的技術,以有效地處理大量的容忍經過時間內的數據。適用于大數據的技術,包括大規模并行處理(MPP)數據庫、數據挖掘電網、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數據庫、云計算平臺、互聯網和可擴展的存儲系統。
2、物聯網
物聯網架構可分為三層: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
感知層由各種傳感器構成,包括溫濕度傳感器、二維碼標簽、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紅外線、GPS等感知終端。感知層是物聯網識別物體、采集信息的來源。
網絡層由各種網絡,包括互聯網、廣電網、網絡管理系統和云計算平臺等組成,是整個物聯網的中樞,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信息。
應用層是物聯網和用戶的接口,它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物聯網的智能應用。
在物聯網應用中有三項關鍵技術:
1、傳感器技術,這也是計算機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大家都知道,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計算機處理的都是數字信號。自從有計算機以來就需要傳感器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計算機才能處理。
2、RFID標簽也是一種傳感器技術,RFID技術是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RFID在自動識別、物品物流管理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3、嵌入式系統技術是綜合了計算機軟硬件、傳感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電子應用技術為一體的復雜技術。經過幾十年的演變,以嵌入式系統為特征的智能終端產品隨處可見;小到人們身邊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衛星系統。嵌入式系統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著工業生產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
四、發展趨勢
1、大數據
谷歌搜索、Facebook的帖子和微博消息使得人們的行為和情緒的細節化測量成為可能。大數據時代來臨首先由數據豐富度決定的。以往大數據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公司創造的大量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而提及“大數據”,通常是指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即通過收集、整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挖掘,進而從中獲得有價值信息,最終衍化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雖然大數據在國內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商業價值已經顯現出來。
未來,數據可能成為最大的交易商品。但數據量大并不能算是大數據,大數據的特征是數據量大、數據種類多、非標準化數據的價值最大化。因此,大數據的價值是通過數據共享、交叉復用后獲取最大的數據價值。在他看來,未來大數據將會如基礎設施一樣,有數據提供方、管理者、監管者,數據的交叉復用將大數據變成一大產業。據統計,大數據所形成的市場規模在51億美元左右,而到2017年,此數據預計會上漲到530億美元。
2、物聯網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和產業的發展,預計2015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7500億元,發展前景將超過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傳統IT領域。作為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革命,物聯網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其理念也日趨成熟,可尋址、可通信、可控制、泛在化與開放模式正逐漸成為物聯網發展的演進目標。而對于" 智慧城市"的建設而言,物聯網將信息交換延伸到物與物的范疇,價值信息極大豐富和無處不在的智能處理將成為城市管理者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據思科最新報告稱,未來10年,物聯網將帶來一個價值14.4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未來1/3的物聯網市場機會在美國,30%在歐洲,而中國和日本將分別占據12%和5%。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lukmueng.com/
本文標題:大數據與物聯網對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