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過這樣的分析,采購中每1元錢的節省都會直接轉化為1元錢的利潤,即采購中的利潤轉化率會100%,在公司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假設公司的利潤率為5%,若想通過增加銷售來獲取同樣的利潤(1元錢),則需要增加20元的銷售。而如果從采購的角度減少1元錢的支出,比增加20元銷售容易得多。
對于企業來說,物資的采購是一個相對復雜的交易過程。按照采購的流程,大致可分為四步:
首先,采購商要尋找相應的產品供應商,調查他們的產品在數量、質量、價格等各方面的符合程度。
其次,采購商在選定了某家供應商之后,需要把詳細計劃和需求信息傳送給供應商,以便供應商能夠準確地按照客戶要求的性能指標進行生產。如果產品樣品被認可,并且供應商有能力生產,采購商會發出一份標有具體產品數量的采購訂單。
之后,采購商會接到供應商的通知,告知采購訂單已經收到,并確認該訂單可以滿足。
最后,當產品由供應商發出時,采購商會再次接到通知,包括產品的發貨單。這時,采購方的會計部門在核對發貨單和采購訂單后付款。
這是一個復雜的采購交易全過程,如果當原有訂單發生變動時,整個過程將更加復雜。但是不難看出,在企業的整個采購過程中,采購雙方對信息的獲取,以及信息的相互傳遞是這一過程的主要工作內容。為了簡化這種“你來我往”的煩瑣過程,目前有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將大量的數據通過網絡進行相互傳輸,以減少采購過程中勞動力、印刷、電話、郵寄、出差等所消耗的費用。
也有數據表明,利用電子采購的企業,一般可以節省5%-10%的采購費用。很顯然,電子采購更便宜,也更有效。從某種角度來說,電子采購應該從戰略而不是戰術的高度來看,我們應當避免把它單純的視為技術解決方案,同時也應視為企業戰略管理的創新。
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可以作為一個例證。新華制藥在實施電子化采購之前,一直傳承傳統采購模式,即通過各種媒介或供應商主動推銷,獲知供應商信息,以電話、供需見面會等為采購原材料的主要方法,庫存信息主要來源于各種統計和財務報表的匯總,由此而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2006年6月公司開始實施必聯電子采購管理系統,之后,采購部可以通過Internet直接向全國的供應商進行招標,供應商也可以及響應采購信息。據新華制藥稱,3年來,公司在網上積累的采購需求、價格信息、供應商供貨信息等近三萬條歷史紀錄,節約資金率達0.7%,必聯采購網已協助其完成信息共享、操作監管、過程實施、供需協同等綜合性采購業務。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lukmueng.com/
本文標題:電子采購:降低采購成本的智能武器